第76页
书迷正在阅读:特案一科灵异档案、星际哨向:我真没想万人迷呀!、顶级贵女的炮灰逆袭、重生渔村:开局赶海喂饱全家、神谕残响、神医嫡女:废材逆天御九州、集魂录二、师妹结婚了,新郎不是我、开局分家:我带妻儿逆袭人生!、在终极世界觉醒剧情签到系统
萧邦,二〇一〇年 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——钢琴家聆听的现代》(チヤイコフスキ-·コンク-ル——ピアニストガ聴く现代——) 中村纮子着,新潮社,二〇一二年 〈参考cd〉 《萧邦:十二首练习曲作品十·作品二十五(全曲)/三首新练习曲》 弗拉基米尔·达维多维奇·阿胥肯纳吉(Влaдnmnp Дaвnдoвnч Ашkehaэn)(钢琴)da二〇〇三年 《萧邦:四首叙事曲/四首诙谐曲》 弗拉基米尔·达维多维奇·阿胥肯纳吉(钢琴)da二〇〇三年 《萧邦:马厝卡舞曲集》 弗拉基米尔·达维多维奇·阿胥肯纳吉(钢琴)da二〇〇九年 《萧邦:圆舞曲集(全曲)》 弗拉基米尔·达维多维奇·阿胥肯纳吉(钢琴)da二〇〇三年 《萧邦:钢琴奏鸣曲第二号〈附葬礼进行曲〉·第三号/幻想曲》 弗拉基米尔·达维多维奇·阿胥肯纳吉(钢琴)da二〇〇九年 《萧邦:夜曲选集》 弗拉基米尔·达维多维奇·阿胥肯纳吉(钢琴)da二〇〇三年 《萧邦:波兰舞曲集》 弗拉基米尔·达维多维奇·阿胥肯纳吉(钢琴)da二〇〇九年 《萧邦:钢琴协奏曲第一号·第二号》 弗拉基米尔·达维多维奇·阿胥肯纳吉(钢琴) 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 弗拉基米尔·达维多维奇·阿胥肯纳吉(指挥) 伦敦交响乐团 戴维·津曼(davidzimnan)(指挥) da二〇〇三年 首次发表〈间奏曲〉 《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!二〇一三年版》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【谢辞】 本作执笔之际,承蒙钢琴家仲道郁代小姐协助监修。 谨此敬致谢忱。关于音乐作品、演奏描写的文字责任,全部由作者负责。 本作品为创作作品。如有雷同,与实际人物、团体等一概无关。 解说:尊重无形之物的岬洋介 清冢信也(钢琴家) 阅读《永远的萧邦》以及其他岬洋介系列时,会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。 明明是读推理小说,但出现乐曲解说时,会恍然误以为在读音乐评论呢。 一般来说,都是稍微描写一下,或是用个漂亮的比喻就结了,但作者中山七里先生的特色,就是有点用详细到过了头的资料来做乐曲说明。 以本书中开始没多久就出现杨·史蒂芬斯在弹「萧邦的练习曲十之一」为例,原本文字是不太可能做到与音乐同步的,但作者就以巨细靡遗的描述将音乐完整表现出来了。 而且,不只乐曲解说而已。 当一流的钢琴家在弹某首曲子时,会特别注意哪里、什么样的地方最困难而令人痛苦,都有详细的数据记载。 要狠操右手的哪根手指、又该让双手如何运动如何弹,连为什么弹某首曲子会如此累人这种结论都写出来了。 这已经算得上是教科书了。 连我们专业的音乐家读来,都觉得满满是宝贵的数据。 中山先生书写的音乐解说,节奏相当快。 以音乐术语来说,就是快板allegro了吧。 各种注释接二连三,音乐术语连珠炮似地不断抛出来。 若是在音乐专门学校上课,一定会被学生大喊:「老师,请讲慢一点好不好!」 可见节奏有多快。 偏偏,推理小说的部分反而回到中板moderato了。 通常,不是应该相反吗?我这么想。 结果,正是因为这项特色,阅读时,只要音乐部分一出现,节奏就动起来了,令人心情愉快。而且叫人错觉字里行间真有音乐流泻似地。于是我明白了,在本书中,音乐才是「主角」。没错,《永远的萧邦》里,岬洋介并非主角。 他介入各种人物和事件中,担任润滑剂的角色。 而且,更重要的是,这次,他最尊重的依然是人性和音乐性这类无形之物。 无论对象是刑警、小孩或是音乐家,无论是音乐或事件,他的态度始终如一。 那种姿态,我个人觉得就像是「大家的指挥」。 音乐里有两样东西,一个是能够产生趣味并表现演奏者个性的「旋律」,另一个是犹如人类的脉搏般绝对不能乱掉的「节奏」。 岬就是担任「节奏」的角色,将看似不相干的两个事物,如事件与音乐、比赛与少女,巧妙地连结在一起。 因此,我们真的不懂岬。 岬总是以别人为优先。 在本书中,我觉得我们还是无法了解岬。 不过,从他最后弹的那首夜曲中,有那么一瞬,就似要看出什么来了。 岬绝不会让自己完全展露出来。 他总是慢条斯理地走着。 但,有时也会以让人跟不上的速度突然行动。 可以说,岬是跟这个系列的节奏连在一起的。 对于岬不可思议的部分、作者没说明的部分,我真的非常非常想知道。 今后,我再也不能不注意岬了。 这次,收录在这本书中的短篇〈间奏曲〉中,当岬短暂登场了一下时,我就反应过度了。无庸置疑地,这个岬洋介,是同样身为钢琴家的我,目前最大的「劲敌」了。